首页 » 电竞频道 » 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admin 1个月前 (09-24) 38 0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校园里,一位身着运动服的亚洲青年正快步走向图书馆,他华体会登录入口背着一个略显沉重的背包,里面除了课本和笔记本电脑,还装着一把精心保养的法式长剑,他华体会是费若秋,曾经的法国击剑联赛明星,如今的哥大计算机科学研究生,从巴黎的剑道馆到纽约的学术殿堂,这位25岁的年轻人正在书写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篇章。

从剑道到代码:一个不寻常的转折

费若秋的击剑生涯始于他14岁那年,当时随父母移居法国的他,在语言不通的环境里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——击剑。“剑道不需要太多言语,只需要专注、技巧和决心,”费若秋在哥大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接受专访时如是说。

他在法国击剑界迅速崭露头角,2018年入选法国青年国家队,2019年在欧洲大学生击剑锦标赛上获得铜牌,然而就在运动生涯蒸蒸日上之时,费若秋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:暂停职业击剑,申请美国的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。

“很多人认为我是放弃了击剑,实际上我是拓展了自己的人生维度。”费若秋微笑着解释,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比赛,更是思考的方式,计算机科学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‘击剑’——需要策略、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敏捷思维。”

哥大求学:平衡学术与体育的挑战

2023年秋季,费若秋如愿以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,他很快发现,学术生活的严谨不亚于职业体育训练。

“第一学期是最艰难的,”费若秋回忆道,“我同时选修了高级算法和机器学习两门难度很大的课程,每周还要保持至少20小时的击剑训练,有时候刚从实验室出来就要赶往剑道馆,连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。”

费若秋的时间表令人惊叹:早晨6点起床进行体能训练,8点开始上课或研究,下午4点到7点击剑训练,晚上则回到图书馆或实验室学习到深夜,尽管辛苦,他却在第一学期取得了3.8的GPA,并代表哥大击剑队参加了多项校际比赛。

哥大击剑队主教练马克·约翰逊评价道:“费若秋是我见过的最自律的运动员之一,他能够将学术上的严谨带到体育中,又能将体育中的韧劲应用到学术上,这种跨界思维使他无论在剑道还是课堂上都表现出色。”

文化适应:从巴黎到纽约的过渡

尽管费若秋有国际生活经验,从巴黎到纽约的过渡仍然充满挑战,他坦言最初几个月常常感到孤独和迷茫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“在法国,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和职业路径,来到美国,一切从头开始,语言虽然不成问题,但文化差异依然存在。”费若秋说,“美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强调互动和实践,而法国则更注重理论和独立思考,两者各有所长,我需要找到平衡点。”

费若秋逐渐适应了新环境,并发现了纽约与巴黎的相似之处:“两座城市都是文化熔炉,充满活力和多样性,哥大的国际氛围让我很快找到了归属感。”

击剑与科技的跨界融合

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,费若秋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如何将技术与体育相结合,他的硕士研究课题就与运动科学相关——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击剑动作分析系统。

“我正在设计一套计算机视觉系统,能够通过普通摄像头捕捉击剑运动员的动作,并实时提供技术反馈。”费若秋解释道,“传统上,这种分析需要昂贵的高速摄像设备和专业教练的肉眼观察,我们的系统可以让更多击剑爱好者以低成本获得专业级的技术分析。”

费若秋的导师、哥大计算机科学教授安娜·李评价道:“费若秋的项目体现了跨学科思维的强大力量,他不仅理解技术本身,更了解击剑运动的实际需求,这种结合领域专业知识的创新是最有价值的。”

该项目已经获得哥大创新基金的资助,并与校击剑队合作进行初步测试,如果成功,未来可能应用于其他运动项目。

未来规划:连接东西方的体育科技桥梁

谈及未来,费若秋有着清晰的规划,他计划毕业后在体育科技领域创业,专注于发展中欧之间的体育技术交流。

“中国和欧洲都有深厚的体育传统和先进的科技实力,但之间的交流合作还有很大潜力。”费若秋说,“我希望能够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,将欧洲的体育科学经验与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结合起来。”

费若秋特别关注青少年体育发展:“现代青少年面临太多屏幕时间的诱惑,如何通过科技手段让他们更愿意参与体育活动,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,也许我们可以开发更有趣、更具互动性的体育训练工具。”

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

作为一名成功平衡体育与学业的过来人,费若秋对年轻运动员有许多建议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“体育和学业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,相反,它们可以相互促进,体育训练培养的纪律性、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技巧对学习极其有帮助,反过来,学术训练培养的分析能力和系统性思维也能提升运动表现。”

“不要过早地将自己限定在一个身份里,你是多维度的个体,可以同时是运动员、学生、艺术家或者任何你想成为的人,关键是要找到这些不同身份之间的连接点,让它们相互赋能而非相互冲突。”

“也是最重要的——享受过程,无论是体育还是学习,最终的价值不仅在于取得的成绩,更在于过程中获得的成长和快乐。”

在采访结束时,费若秋检查了一下时间——他还要赶去参加一个关于机器学习在体育中应用的研讨会,然后是与哥大击剑队的晚间训练,他的日程依然紧凑,但他的眼神中充满光芒。

从法国剑道馆的明星选手到哥大实验室的研究者,费若秋的旅程证明了现代年轻人可以打破传统界限,创造属于自己的多元成功路径,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体育精神与学术追求如何相得益彰,共同塑造一个更加丰富的个体。

在哥伦比亚大学广阔的校园里,费若秋继续着他的双轨人生——一手执剑,一手代码,在两个看似迥异的世界里游刃有余,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运动员的求学之路,更是一种新型人才的成长范式:跨界、多元、整合,并且始终向前迈进。

相关文章